刘丰&Eva:入世心法-直达心之道对谈实录(二)

[et_pb_section fb_built=”1″ _builder_version=”4.16″ global_colors_info=”{}”][et_pb_row _builder_version=”4.16″ background_size=”initial” background_position=”top_left” background_repeat=”repeat” global_colors_info=”{}”][et_pb_column type=”4_4″ _builder_version=”4.16″ custom_padding=”|||” global_colors_info=”{}” custom_padding__hover=”|||”][et_pb_text _builder_version=”4.23.1″ background_size=”initial” background_position=”top_left” background_repeat=”repeat” hover_enabled=”0″ global_colors_info=”{}” sticky_enabled=”0″]

作者:刘丰老师、Eva老师

内容整理:国际全息生态罗雅玲

刘丰老师和Eva老师解读“SBS”三步觉察:教你如何自觉,如何透过情绪产生自我觉察
Eva:刘丰老师说的从彻悟到基础,我感觉彻悟是一个要通透的状态,基础是非常老老实实地做每一件事,它很踏实。从认知到良知的转化过程中,我看心学很多人在探讨,知行合一说起来容易但根本不可能实现。所以我发现“知”它其实不是认知的知,如果是良知,那它就能知行合一。所以在心教练的学习跟服务的路上,透过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的见证,看到当他可以从认知转良知的时候,他的行动是自然而然的,毫不费力,差异是良知时起时灭。
所以当认知转良知,这个转念的状态就非常轻易地可以依心而行,可以内圣外王。内在有一个非常神圣的修心、养觉,外在可以积极地朝向生命正向的目标和行动,没有干扰。这个状态,如果在生命中它出现过一次,就代表生命是可以这样活着的,但是就像黑暗会来,黎明会再现,它就是这样反反复复,所以如何能够稳定地修心,从认知转良知,在我们一个核心之下,有两个心法。
这两个心法,我觉得跟刘丰老师所提到的入世心法,真的是殊途而归。我们所修的入世心法,就像刘丰老师说的,你可以在每一个当下,用每一个外在的发生来实践你内在的修心,养这个良知。
这个良知的光,我常说的刚开始是火柴,一点,啪,有光,很快就灭了。然后它这个火柴可以变成蜡烛,虽然光维持得比较久,但它还是经不起大风的吹动。如果这个蜡烛可以形成火炬,它就可以稳定地发光,如果它最后可以成为阳光,那它就是永恒的存在。即使它在这个世界夕阳西下,可是它在另外一个世界又上升,从来没有停止过。
这个万丈高楼,我们怎么样从基础开始,第一个心法就是三步觉察。这三步觉察是从大家的心智模式出现情绪或者思维干扰的时候,我们就SBS。第一个“S”是停, “B”就是做一个深呼吸,最后一个“S”是等待这个良知和觉知的看,不再是用认知看,而是可以用良知看。
每当我们在生活中出现情绪干扰的时候,刘丰老师提到的关键就是情感的情跟情绪的情,情绪的背后是很多看不清道不明的念头和想法,然后它看得到的是情绪,种种的心情。
在这个当下我们就用SBS,三步觉察,能够停下来,然后深呼吸,这个深呼吸从身到心,它就有一个空间和时间让它转一下,练着练着那个火柴就可以慢慢到火炬,力量是很强大的。像我自己从开始练到现在大概有30年了,刚开始你并不清晰,你只知道你现在有情绪干扰,然后你停下来,反思一下。曾国藩说吾日三省,我发现根本不止三省,每一天你有无数次的机会在当下去反思和反省,可是练着练着,现在一念升起, 它是黑是白,是善是恶,完全就念念分明,一目了然。根本不可能去创造那些带来干扰的念头,所有的念头都是正念、善念,然后连接的是内在的智慧,所以时时刻刻可以在当下醒觉。从认知到良知,我们第一个心法是如何自觉,如何能够透过情绪产生自我觉察,这是我们第一个心法,三步觉察。
刘丰:好,谢谢Eva老师。在我们刚才提到的特别重要的这一点上,Eva老师给了两个方法,这是讲的第一个心法。那么这里边回应刚才讲的,其实从彻悟到我们的当下之间的这种关联,所谓知行合一,关于认知和良知,其实认知指的是我们的障碍,就是因执念而产生的能量纠结。这种内在的能量纠结,这种认知,是产生一切存在的基础,那么这种认知被称之为业和障。
良知是什么?良知指的是圆满的智慧,致良知其实就是大愿,就是以N维N趋于无穷大为生命的终极目标。在佛教讲的就是成佛,就是无上正等正觉。在道家就是讲的无极,在基督教讲究回归神的国,所以他们讲的是同样的。良知指的就是最究竟的智慧。
所以这样一来它形成的生命状态叫内圣外王。内圣就是内在随时跟内在的高维是关联的状态,同时外王它是从高维引领下,在现实中可以驾驭和超越一切三维空间的任何的障,所以这种状态出现一次就是一次非常好的验证了。但是有些人把这些东西当成一种巧合,但实际上不是,自己内在智慧呈现的时候,有的时候它不是用三维的逻辑去解释的,但如果你有觉察的话,你就知道这是你自己内在本自具足的一次显现。
如何来稳定地呈现这个状态,就是Eva老师讲的两个心法,也是入世用到的。首先是要自觉进入每一个当下的道场,这个不是靠任何一种外在的力量来驱使的,它一定是自己自觉,会让自己真正的知道这个时空能量核心的能量关系。既然是这样,那么我们又知道生命的意义就是在每一个当下,内在的知行合一的状态下,达到这种生命跟高维连接的状态,它能持续与智慧能量调频,持续在生命的当下去呈现。
所以提出了一个叫三步觉察,通过三个步骤,首先停下来,然后深呼吸,得良知,这是一种功夫。这种功夫是在三维空间里面不断实践不断强化的,当你习惯了在三维空间的一切事物是这样的话,就能让我们在现实中的乱象之中,让自己不随外向能量的这种波动而动。
在佛教把这个东西叫忍,它是六度波罗蜜之一,也就是说停下来那一下,是你能忍在当下,不管外相多么激烈和震动,你能让你自己忍在那个当下。但如果你只是忍的话,最后可能是忍无可忍,你说你咽下去了,实际上你没有转化,所以停下来深呼吸是让我们真正忍的一种方法。
这时候后面特别重要,得良知有不同层次,就是你对这个事物理解到什么境界很重要。如果你每一件事情都跟你生命彻底觉醒关联的话,你得的那个才叫良知。如果你得到那个信息只是对峙你现在面临的这个状态,那这个时候你得到的是个认知,这个认知在你处理的时候,虽然也可能能够转化这件事情的表象,但这件事情还会来,或者还会转一个形式过来,只有你能够真正的以良知来超越你的所有认知的时候,颠覆认知的时候,在这个时候这个人他才跟智慧能关联起来。
所以停下来是让我们有一个觉,发现题目的这个过程,那么悟,实际就是读懂题目,你忍了那一下,停了那一下,你才有机会去读懂题目。你没有忍的这一块,没有停下来深呼吸,你连读题目的机会空间都没有,所以你只能按照题面的表象直接去应对了,这种应对往往是造业的过程,不是一个完善自己智慧的过程。
然后去完成题目很重要,有些人他停留在一个只是得到了这么一个启发,得到了一个智慧和判断,但他没有对自己的认知进行颠覆的时候,其实这道题目他没做。他读懂了,没做,有很多人在一种知道,但是不做的状态,所以真正的做、行,实修,是在颠覆认知这件事上实现的。而不是在这个时空点我只是得到了启发了,所以实际在知行合一的层面上,在这一点上它就能不断的产生良性循环,因不断颠覆认知而获得更高境界智慧的引领而超越自己的认知障碍,在当下获得这种通达的生命状态。所以整个的三步觉察,它给了我们一个在现实中每一个当下能够实修的方法。谢谢Eva老师。
Eva:是的,您刚才说这是一个功夫,我常常也跟大家这么说,我们要在世间修,这就是我们的站桩的功夫。说起来三步觉察并不难做,但是老实练功夫,在每一次情绪升起的时候,可以给自己三分钟停下来,在那个情绪中去观察自己的思想、思维、念头。然后深呼吸之后,有可能良知就出现了。有时候出现,有时候不出现,但是这个功夫不可以少练,功夫越练,良知出现得越快,就立刻了悟、通透,那种“啊哈”在生命每天都有可能发生,所以这个我把它作为自觉,一个人如果能够天天练这个功夫,那真的是时时刻刻都有机会修炼。在修炼的过程中,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就亲密起来了。
我们常常对自己的念头一无所知,然后对自己的情绪压抑控制,导致自己的身心就疲惫不堪。如果有这三分钟可以做三步觉察,自己发掘自己,自己了解自己,自己转化自己,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就开始有了这个觉察跟觉知的关系。我发现这个是我们第一步,就是说我们如果是要协助他人,我们自己不能够自觉,自己都不能够有这个良知和觉知的话,我常说觉知引导觉知,很多人争吵冲突都是因为彼此处在不觉知的状态,只要有一个人觉知,他就能够转化这个认知到觉知的可能性。所以三步觉察的功夫是我们练自觉的功夫,练了自觉以后,
我们下一步才会到觉他。
刘丰老师和Eva老师解读五步聆听——觉他
所有外相的呈现都是在帮助你觉察自己的内在认知
Eva:觉他我们所用的心法是五步聆听。第一步是身体的聆听。透过看着对方,透过目光跟对方的身体做连接。因为首先当你能够静下来,专注在对方身上的时候,你已经进入到转念,你没有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你自己的念头思维上,你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身上。所以你已经从自己注意自己转移到对方。这时候我们进入心,就已经开始了。所以第一步很简单,就是身体的专注。
第二步我们要做感受性的回应。因为大部分的人在说话的时候,就会进入到他的情感跟情绪,我们要把他的感受回应出来,这就进入心了,从身到心,你把他的感受用他的话说出来,不用加自己的语言,就是重复对方的话,在感受的部分。这时候对方听到你的回应,等于心和心在流动,在互动,虽然你没有给予任何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。
对于教练来说有三步原则,不分析、不建议、不评判,我发现这个对大脑是一个非常好的修炼。因为几乎沟通中充满了建议、分析和评判。作为一个教练,如果他能够不分析、不建议、不评判,他就在修炼,从脑到心。所以第二步回应,回应对方的心情和感受。
第三步,再进入到及时的回应。把对方讲的话重点聚焦的再回应给他,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聆听,你跟他的同在,你对他的了解。
在前面三步的动作中,从身到心,这一个对话者他一直逐渐地入心,对方跟他之间的心可以联系。
到第四步的时候是很重要,我们叫做有效地提问。你听着听着你要怎么样让对方转念,或者从认知转到良知,这时候提问很重要,到了第四步提问的时候就是心跟脑了,因为在提问的过程中,你一定有一个焦点,有一个想法,是你发现,你问了这一个焦点,对方可能会有一个转念发生,认知有机会转到良知,所以这时候心和脑是自然和谐的在共振,然后自然发生有效提问。
第五步要生成回应。生成回应是跟生成聆听有关,他会从回应心情到回应他的思想,到回应他内心的声音,到回应他的渴望,到回应他的生命力,种种的可能性,在生命力的这一个环节,他是可以无所不能的,是可以自动自发的,他是可以透过自己内在的转念和智慧,就能够去行动和实现的。
所以第二个心法我们叫做五步聆听,利用这五步聆听进入心和脑的同频共振的应用。
刘丰:好,谢谢Eva老师,在这一节里面一开始Eva老师讲到了关于站桩的功夫,在这里我想延伸一个概念叫心桩。
我们在现实里面会出现一个情况,就是我们的高维实践如果有一个外形作为一个承载的话,对于很多人来讲,他会形成一种分别,也就是说我在站桩的时候是在修行,我平时找不到站桩时候那种时空能量状态的时候,他就没有办法去把内外合一,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把站桩的功夫转化到现实,转化到每个当下的一种状态。你的生命是否训练到每一个桩,每一个当下,你随时能够关联高维,这个比你每天站多长时间的桩,在站桩中找到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体验更重要,或者在站桩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。
站桩是一种高维实践,但是这种高维实践它是在修炼,它让我们体验跟高维连接的状态。实践下一步是要把高维实践与三维实践当下合一,也就是你的所有三维形态都应该跟高维是关联的,这就是修行与修正。这个时候你的行和知才合一。在现实中的修行跟站桩那个状态无法合一的时候,这个时候站桩的功夫就用不到现实,真正的功夫是能把站桩那个状态用到现实。这在武术里面叫无招胜有招,就是他练的招式到最后的时候根本就破掉这个招式,但他能用在当下,这是关键。
在第二个方面提到的方法是五步聆听,我觉得特别棒。就是说前面有一个自觉的过程,那么后面这个部分是觉他。
这个在佛教系统里面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逻辑,就是烦恼即菩提,就是烦恼是得智慧的机缘。那么作为一个罗汉来讲,他是把自己的烦恼全都转化成智慧了,所以他不会因自己而产生烦恼,而菩萨是把别人的烦恼也当自己的烦恼去解,所以他比罗汉多了无穷多倍得智慧的机缘。所以说这个五步聆听,是因为没有外面的存在,外面所有存在的相,全是自己内在投影的相。
所以在零极限里面他讲一句话说:要对面对的一切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。是因为他发的这种菩提心是对整个宇宙能量的一种了知,他知道所有外相全是自己内在认知投影的,所以所有外向的呈现都是帮助自己觉察内在认知的,只有当自己在所有的外相里面得到启发,得到自己应用题的机缘,而在自己内在做完这个题目的时候,所有的外相都会转化。所以这就是菩提心菩萨道,这也是为什么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。
因为什么?只要外面有一个鬼,就说明内在还有一个鬼,只要内在有一个鬼就不是佛。所以它等于第二步选择的是一个修圆满生命的题目,这样的话我们才知道五步聆听,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在帮助别人的话,那就不究竟,就没有把五步聆听的本质整明白,这时候你内在能量根本出不来。而且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着功德相。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更大更高的空间格局,对于圆满生命的愿力支撑之下,我们再去看五步聆听,就会读懂这个方法太妙了。
第一步身体的聆听。它是干嘛?看着对方,这时候是高度专注于当下跟对方的这种一体的时空能量场,这时候心无旁骛,他连接频率,实际在做频率搜索。也就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征频率,每一件事件都有它的特征频率,每一个人身上发生的情绪、情感、冲突、纠结、疾病都有它的特征频率,它跟它的内在频率频谱体系是一体的。当你能够专注的时候,你是在搜索你跟他的同频点。这个时空的一切存在和相互关系,只有一个原因,能量波同频共振,你跟他不产生同频共振,两个不同频共振的能量波各走各的路,互相毫无关联。
所以你一定第一时间要进行频谱的搜索,搜索什么?找到对方的一个频率的特征,从这个特征入手,你才能跟他产生同频共振,点上进行同频共振,这是第一。
第二感受回应。在同频的时候,你的境界,决定了你能感受到的同频的深度,也就是对源头的觉知。如果自己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,你感受的同频都是极表象,这种同频对于一个人的深层的能量关系,是无法去转化的,你是无法跟他同频的,但是在表象的频率上的同频,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找到他的真正的原因。所以你的纵向深度决定了你能在哪一个高度上跟他产生同频,也就是你对根源,你的理解的深度因人而异,这只跟自己修炼相关,跟对方一点关系都没有,对方是给我们提供的题目。
第三重点的就是回应,也就是特征频率共振。也就是你对他的特征频率掌握了以后,你跟他的特征频率的这种共振就是一种回应,你在共振态的这种回应上,才有可能对这个题目你有更深的领悟。
第四是有效地提问。很多人以为提问是想得到答案,其实不是,因为你的设问本身是需要智慧的,如果你的智慧没到那个境界,你根本设问不出那个有境界的问题,但是这个取决于什么?是自我对这个事物的觉察,就是要先读懂这道题跟自己的关联,你自己要从这里面得到什么样的启发?这时候你设问的时候,你就从这种交流里边得到这道题到底在考自己什么智慧了,所以这个设问的本身是一个自我觉察的过程,而不是询问对方有什么需要的过程
第五是生成回应,这个就是验证自己的智慧,就是你设问的境界不够的话,你得到的回答,你得到反映,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,所以这个问题得不到化解。得不到化解的时候,他只能问自己,你的什么认知障碍,使你的设问境界达不到通透,达不到究竟。所以这时候你挑战的是自己的认知的智慧,这时候觉察,觉察自己的认知,你颠覆它的时候,这件事就化解了,如果你的设问正确,这件事当时化解,它在帮你验证你内在本自具足。
所以整个五步聆听方法非常的妙,在用它的时候,你把对方和自己的能量关系摆正了以后,你才发现这件事情根本不是在帮助对方,是对方在帮助自己获得智慧,对方是自己投影出来的一个应用题,它是由自己的认知投影出来的,你才知道我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人,我为什么会遇到这样需要帮助的人,是因为我自己内在需要圆满这部分智慧。所以这五步设问在更高境界上,给生命的圆满,智慧的圆满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通道。

[/et_pb_text][/et_pb_column][/et_pb_row][/et_pb_section]

原创文章,作者:ihe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n-ihe.org.au/%e5%88%98%e4%b8%b0eva%ef%bc%9a%e5%85%a5%e4%b8%96%e5%bf%83%e6%b3%95-%e7%9b%b4%e8%be%be%e5%bf%83%e4%b9%8b%e9%81%93%e5%af%b9%e8%b0%88%e5%ae%9e%e5%bd%95%ef%bc%88%e4%ba%8c%ef%bc%89/

Like (0)
iheihe
Previous December 18, 2020 11:51 pm
Next December 22, 2020 9:23 pm

相关推荐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Translate »